健康常识

秋风瑟瑟,面瘫来

南京脑科医院瞿毅

 

  秋天气候变化无常,昼夜温差大。在各大医院的急诊室里,因“突然发现自己嘴歪、眼斜”来就诊的面瘫患者渐渐多起来。面瘫虽然不算什么大病,但由于会导致嘴歪口斜,严重影响面部的形象,一旦治不好,一辈子都将无法直面他人异样的眼光,所以病人大多心急如焚,急不可待。

 

治面瘫:发病一周内最好

 

 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,是面神经受损伤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的一种疾病,又称“吊角风”“口眼歪斜”。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,以青壮年多见。发病后,病人连最基本的皱眉、闭眼、鼓腮、吹口哨等动作都无法完成。进食时,食物常停留在病侧齿颊之间,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。病情一般在起病后48小时内达到高峰,治疗后大多可逐渐恢复正常。面瘫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,过去民间的讲法是“中了邪风”。目前认为面瘫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:风寒侵袭颜面部位是造成面瘫的一个激发因素,如长时间使一侧面部受凉(疾风猛吹脸部,或者开着电扇入睡);病毒{如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}感染及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因素。

 

  虽然面瘫有一定的自愈性,但坐等其恢复却是很不明智的。面神经发生炎症后,血管神经功能紊乱使病变部位的小动脉痉挛,引起面神经原发性缺血、缺氧,继之静脉充血、水肿。研究表明,少部分体质较好、症状较轻的患者,即使不治疗也能慢慢恢复,但大部分的患者是不能自愈的,即使是好转,患者的面部大部分的表情肌肌力也不能恢复得象健侧一样,运动中会发现面部两侧是不对称的.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因为症状迁延较久,演变成不能治疗的面肌痉挛等并发症,所以说面瘫一定要积极治疗的.

 

  目前,面瘫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促进神经功能恢复,但前提是强调一个“早”字,最佳治疗期最好是在发病后一周内。因为这时面神经的受损程度较轻,合理的治疗不仅效果好,而且可以缩短病程。因此,一旦发现自己面瘫了,患者应尽早去正规医院就诊。

 

治疗:激素+针灸+功能锻炼

 

  一般地说,面瘫是一种预后良好的疾病,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比单纯中医或西医疗效显著。大多数患者在起病后1~3周后开始逐渐恢复,2~3个月内,85%~90%的患者都能完全康复,少数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逐渐恢复,仅有极少数患者会留下后遗症。治疗可采取以下综合措施:

 

  1.消肿 目前多主张急性期尽早使用一个疗程(10~14天)的皮质类固醇激素(地塞米松或强的松)治疗,同时给予维生素B1、维生素B12、地巴唑、ATP等药物。如患侧不能闭眼和瞬目,角膜会因长期暴露而发生感染,这类患者在晚间睡眠时,要用眼罩、眼药膏加以防护。

 

  2. 针灸 过去,不少医生和患者都认为,面瘫患者在急性期(起病后1周内)不宜做针灸,以免过早、过强的刺激加重面神经局部的水肿。不过,现已有研究表明,针灸治疗介入的时机越早越好,因为针刺可有效控制面神经炎症的发展,有利于面瘫病情的好转。

 

  3.理疗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理疗,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理疗最好在发病后就开始做,病程不同,理疗方法也不同。通常,急性期病人可选择超短波透热疗法、红外线照射等方法。恢复期(两周后)病人可做碘离子透入疗法、针刺或电针治疗。无时间或无条件去医院理疗的患者,也可在家做局部热敷(患侧耳周)。

 

  4.早期功能锻炼 对着镜子做皱眉、抬额、闭眼、露齿、鼓腮、吹口哨等动作,并辅以面部肌肉按摩,对促进康复具有积极作用。

 

病愈还要防复发

 

  由于面瘫存在一定的复发倾向,故即使已经治愈的面瘫患者,在生活中仍应注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,预防病情复发。

 

  面瘫通常发生在季节变换或温度变化明显的时候。近些年,空调、电扇的普及,造成室内外温差明显。开车、坐车人多了,对着窗户吹风或睡觉,都会导致面瘫的发生。可能有人会问:“同样吹风、忽冷忽热,为什么有人没事,有人却发病呢?”实际上,个人的身体状态对发病与否起着重要作用。疲劳、睡眠不佳、情绪低落或激动,以及女性在妊娠或月经期等,都是易发病因素。因此,要预防面瘫,不仅要避免风寒邪气对面部的直接袭击,还应注意劳逸结合,保持平和心态,多锻炼(如散步、慢跑、做体操,放风筝、打球、爬山等),多吃蔬菜和水果,以增强体质,提高抗病能力。